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襄阳正全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致力于“人才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打造人才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点燃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两资三能”工程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
作为国内顶尖赛事
以规模大与技术门槛高著称
湖北文理学院硕士生苏伟
在读期间便斩获该赛事一等奖
令人意外的是
这位技术尖子毕业后
并未奔赴一二线城市
而是隐入襄阳的田间地头
展开剩余72%与同伴们埋头研制农业机器人
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近日,记者探访了位于南漳县田家营村的襄阳金美科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示范园。
原以为看到的会是破旧的农舍和飞扬的尘土,但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黑色现代化大棚和极具东方园林气息的工作区,就连网球场都成了这里的标配。“东边那片正在施工的地方要建一大片实验室,还要建宿舍、游泳池等生活休闲设施。”苏伟平静的介绍再次刷新了记者对新农村的认知。
在导师的带领下,研三时苏伟就和同学徐阁、校友贺强来到金美科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校企联合攻关,这家专注农业科技的企业拥有2500亩现代化大棚、25项发明专利及16项实用新型专利。当年,三人参与研发的自动喷洒农药机器人凭借其卓越的技术性能和广泛的农业应用前景,在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荣获银奖。
这件获奖作品拥有500升的超大容量,可连续工作3小时到5小时,每小时喷洒量超过三个熟练农人,并且产品仍在不断迭代中。苏伟和队友为其设计了延长喷洒装置,解决了过去只能喷洒叶片下半部分的痛点, 工作效率提升30%;通过加装激光避障设施,并在北斗定位系统的加持下, 操纵者甚至可以坐在空调房里轻轻一点,机器人就能在田间自动作业。
“其实不是没考虑过去大城市,但这里让我们感受到被需要比被羡慕更重要。”苏伟、徐阁、贺强分别来自河南信阳,湖北黄冈、神农架的农村家庭,父辈面朝黄土的艰辛激发了三人用技术改写传统农业的使命感。
在这里,他们拥有一线城市大公司难以比拟的自由度。苏伟一边操纵着一条机器狗一边告诉记者,这是他们下一步准备研发的农业巡检机器人。和人工相比,农业巡检机器人可适应复杂地形、恶劣天气,还能24小时作业,精准收集各类数据。
愿意扎根乡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团队的精神坐标——公司创始人刘晓明博士。他原本有着稳定的体制内工作,但毅然投身创业大军,事业有成后本可轻松生活,却为了改变家乡父老的生活一头扎进泥土。
“乡村不是逃离内卷的避风港,而是施展科技创新抱负的星辰大海。”苏伟说。
看精彩视频
关注“襄宣在岘”
发布于:北京市广瑞网-全国股票配资公司-普通人怎么加杠杆炒股-最新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