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一招横扫全球?别做梦了,这笔账单最后还得美国人自己掏
我一看到特朗普签署那份行政令,对着几十个国家挥舞关税大棒的消息,第一感觉不是震惊,而是觉得“这事儿终于来了”。那张志得意满的脸,仿佛在说“看,我兑现承诺了”,可我看到的,却是一百多年前的老黄历,透着一股子霉味。
这套玩法,说白了,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阳谋”。
他嘴上喊着“对等关税”,听起来多公平,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拳。可你仔细扒拉一下他那个清单,猫腻就出来了。
就说巴西吧,明面上是10%基础关税再加40%惩罚关税,加起来50%,吓人不?够狠。
可你再往下看,民用飞机、生铁、贵金属、木浆……好家伙,差不多700种商品,只收那10%的基础关税。这些东西占了巴西对美出口的快一半。
这叫什么?这就叫敲山震虎,打一巴掌,再给颗甜枣。典型的黑帮谈判手法,把压力给到你,但又留个口子,逼你坐回谈判桌。
马来西亚的关税从25%降到19%,是安抚。加拿大的从25%提到35%,是敲打。这一拉一打之间,特朗普那套商人的精明算计,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自己吹嘘,说关税让美国“再次伟大富强”,说美国从一个“死寂的国家”变成了“全球最热的国家”。
“大网红”倒是真的,热度绝对全球第一。可这富强,是从哪儿来的呢?
《金融时报》给算了笔账,这么一通操作下来,美国实际的有效关税水平,一下子干到了17.3%。
这是个什么概念?上一次美国这么干,还是在1930年,那时候搞了个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
对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那玩意儿就是个灾难。它非但没能保护美国经济,反而引发了全球性的贸易战,成了把大萧条推向深渊的最后一脚。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爱开玩笑。
特朗普可能不爱看书,但他手下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可他们还是这么干了。为什么?因为这套拳法打出去,短期内看起来确实很爽。
但问题是,谁来买单?
关税这东西,听着是惩罚外国公司,可羊毛,终究出在羊身上。
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从进口商到分销商,谁都不想自己吃亏,怎么办?那就层层加价。
最后这口锅,稳稳地甩到了美国消费者自己背上。
耶鲁大学的实验室分析过,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美国物价得额外上涨1.8个百分点。
听着不多?换算一下,就是每个美国家庭,一年要多掏2400美元。
这笔钱,没进美国国库,也没变成美国工人的工资,全填了贸易战这个无底洞。特朗普天天喊“美国优先”,结果“优先”的代价,就是让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更高了。这算盘打得,真是绝了。
还有个事儿得提一下。
那些被逼着跟美国签协议的国家,比如欧洲、日本、韩国,也不是傻子。他们嘴上答应的巨额投资,更像是一种“缓兵之计”。
日本银行就说得很明白,只会批准那些符合日本法律的项目。潜台词就是:你想让我投什么我就投什么?门儿也没有。我投我的,跟你美国的承诺,关系不大。
这就是成年人世界的游戏规则,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更别提巴西、印度这些还没服软的“硬骨头”了。
美国现在玩的这套,在国际关系学里有个很时髦的词,叫“经济武器化”,也叫“武器化的相互依赖”。什么意思呢?就是利用自己在全球经济网络里的核心地位,比如美元霸权、巨大的消费市场,把这些当成武器来胁迫别人。
这招玩得好,你是世界霸主,说一不二。
玩不好,就是引火烧身。
想当年里根时代,美国要搞日本,还知道拉上英法德,在纽约广场饭店搞个《广场协议》,大家坐下来,演一场体面的戏,逼着日元升值。那叫合纵连横,用规则玩死你。
现在倒好,直接掀桌子,谁的面子都不给。这不叫霸气,这叫莽撞。
因为时代真的变了。
三十年前,世界经济是单极的,美国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呢?全球供应链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一拳打过来,疼的可能不止是对方,你自己的手也得肿。
特朗普想振兴美国制造业,这个初衷没错。
可他的法子,是修墙,是把外面的东西挡住,好让自家的东西更好卖。
这完全是违背经济规律的。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从来不是靠保护出来的,而是靠在开放的市场里真刀真枪拼出来的。
你把墙筑高了,看似安全了,但也把自己变成了“经济孤岛”。外面的资本一看,你这儿成本又高,政策又不稳定,谁还敢来投资?
这么搞下去,负面效应会像病毒一样蔓延到整个全球贸易体系。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全球贸易体系的碎片化、区域化。大家各玩各的,以邻为壑。
那样的世界,对谁有好处?
所以说,这哪是“让美国再次伟大”,这分明是“让美国再次孤单”。
真正的赢家,从来不是那些会“筑墙”的人,而是那些懂得如何构建更有韧性的供应链,懂得在安全和开放之间找到那个黄金平衡点的经济体。
高墙筑起来容易,可你想再拆掉,那就难了。
这出大戏才刚刚开场,特朗普的终极大招看着唬人,但后劲乏力。最后谁是赢家,谁是输家,现在下结论还太早。
咱们走着瞧。这背后,水深着呢。
广瑞网-全国股票配资公司-普通人怎么加杠杆炒股-最新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