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9月2日,刚刚上任不到一年的日本首相石破茂,突然公开宣布,自己不打算继续干下去了。
他去年10月才刚上台,连一年都没熬到,怎么就“扛不住”了?谁又会接他的班呢?
外交平衡术翻车
石破茂刚上台那会儿,其实是想走一条务实路线的。
当时日本的经济状况实在是惨不忍睹,日元汇率跌得没眼看,通货膨胀率直接冲破了4%的关口。老百姓的钱包越来越瘪,生活成本却蹭蹭往上涨。
更要命的是,半导体这些曾经引以为傲的支柱产业,出口数据也一路下滑。
面对这种烂摊子,石破茂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毕竟,中国已经连续15年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了。
他一度释放出相当友好的信号,姿态放得很低,核心诉求就一个: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解除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限制。
石破茂的小算盘打得很精,想靠着缓和对华关系,给国内经济打一针强心剂。
甚至有人解读,他想把中国当成一张牌,好在跟美国人谈判时增加点筹码。
可惜,这个“平衡术”玩砸了。
今年2月,石破茂跑去美国访问。为了讨好特朗普,他精心准备了一份大礼。
在台湾、南海这些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上,他几乎是照着美国的稿子念,公开指责中国。
这一通操作下来,中日关系迅速冷却,指望中国帮忙提振经济的念头,自然也成了泡影。
然而,对美国如此卑躬屈膝,换来的又是什么呢?日本和美国签了一份贸易协议,代价高昂到让国内民众破口大骂。
日本对美国出口的商品,居然要自己承担15%的关税。
同时,还得点头哈腰地承诺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并且把汽车、大米这些拼死保护的国内市场,向美国敞开大门。
即便是做出了这么大的牺牲,特朗普政府依然不满足,继续对日本施加压力。
忍无可忍的日本,终于在最近的8月28日,单方面取消了新一轮的日美贸易谈判。
国内民众早就把这份协议骂作“卖国协议”,石破茂的支持率也因此一路狂跌。
他本想在中美之间走钢丝,结果却是两头都没捞着好,摔得鼻青脸肿。
后院起火防不胜防
石破茂政府的倒台,外部压力是导火索,但真正让这艘船沉没的,还是内部的窟窿。
今年7月20日举行的第27届参议院选举,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这场选举中输得一败涂地。
意味着,日本政府一夜之间变成了“参众两院少数政权”。
往后,别说推行什么税收改革、产业调整了,就连任何一项新政策都可能在国会面临巨大的阻力,整个政府陷入了瘫痪状态。
选举结果一公布,日本国内要求石破茂下台的声音就没停过。
紧接着,多名自民党高层也跟着表示要与森山裕共进退。这一下,石破茂的核心支持体系瞬间崩塌,他几乎成了个“孤家寡人”。
自民党内部那些早就看他不顺眼的派系势力,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他们磨刀霍霍,试图通过提前举行总裁选举的方式,把石破茂赶下台。毕竟,按照日本政坛的传统,选举惨败的总裁,必须承担责任下台,这几乎是一条铁律。
最终,内外交困的石破茂,除了选择一个“体面下台”的方式,已经别无他路。
鹰派接棒者已在路上
从目前浮出水面的几位热门人选来看,日本未来的政治光谱,恐怕要向右边再偏过去了。
其中呼声最高的,是高市早苗。这位女性政治家,是日本保守右翼势力的代表人物。
她的政治立场极其鲜明,甚至可以说是激进。
她曾多次公开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大力主张“强化国家安全”,推动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
在对华态度上,她更是毫不掩饰自己的“强硬到底”。她曾公开叫嚣,如果台海有事,日本应该准备和中国“打热战”。
高市早苗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呼声,并不仅仅因为她个人的政治手腕。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整个日本社会思潮的变化。
在最近的参议院选举中,一个名叫“参政党”的极右翼政党,其席位从3年前的区区1席,猛增到了14席。
高市早苗的那些激进言论,恰恰迎合了这种社会情绪,为她赢得了大量支持。
当然,牌桌上还有其他玩家。
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儿子小泉进次郎,人气一直不低。在去年的党内选举中,他就获得了22%的支持率。
他担任农林水产大臣期间,曾通过投放国家储备大米来稳定米价,这一亲民举动为他赢得了不少好感。
但他的问题也很突出:立场偏向自由主义,这让他在保守派当道的自民党内很不受待见。
而且,党内那些老资格的议员总觉得他太年轻,缺乏经验和稳重。
另一位是现任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他长期担任外务大臣,对国际事务了如指掌,被看作是“稳定派”人选。
如果他上台,外界普遍预计他会延续现有政策,避免大的动荡。
但他的短板同样明显:在党内拉票和团结派系的能力不足。在当前日本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一个被认为难以推动大刀阔斧改革的领导人,恐怕也难以服众。
结语
石破茂的黯然辞职,很可能预示着日本将再次跌入那个“一年换一任首相”的政治动荡期。
无论最终谁能在这场混战中胜出,成为日本的新首相,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未来的对华态度,大概率不会比石破茂更加温和。
中日关系可能将面临更多的紧张与不确定性。
#百度带货夏令营#
广瑞网-全国股票配资公司-普通人怎么加杠杆炒股-最新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