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交付几年的新房就裂墙,碧桂园剑桥郡这事儿真把购房者吓够呛。
普通家庭掏空六个钱包买的70年产权的房子,还没住热乎就遇上外墙开裂摇摇欲坠,谁不担心哪天睡着觉天花板掉下来?
更气人的是类似情况在碧桂园多个楼盘反复出现,从湖南常德到广东茂名,去年曝光的车库承重墙开裂到现在都没整改明白,高周转模式下的房子质量真成开盲盒了。
开发商总爱拿"局部修补"当挡箭牌,可但凡懂点建筑常识的都明白,这不是简单打个补丁就能完事的。混凝土开裂确实有塑性变形因素,但正常沉降裂缝应该是均匀细微的,像剑桥郡这种整块外墙都脱落的,十有八九是浇筑时模板支撑没做到位,或者赶工期没等混凝土强度达标就拆模。现场照片里钢筋都露出来了,防水层估计早报废了,这种伤筋动骨的修补后,房子漏水隐患至少增加五成。
更该深挖的是验收环节的猫腻。看过工程现场的都知道,现在很多楼盘交房验收就是走秀场,质检人员拿着红包闭眼签字。碧桂园前两年被曝光的"456"模式,这种极限操作下哪有时间按标准养护混凝土?去年武汉某楼盘被查出用海沙盖楼,不就是高周转逼出来的骚操作?
说修补简单的专家怕是没住过问题房。隔壁长沙某小区三年前外墙脱落修补后,今年雨季直接发展成墙体渗水发霉,物业修了七八次都治标不治本。真要彻底解决问题,按建筑规范得把整面墙敲掉重做,但开发商有几个舍得这么下血本?最后都是抹点水泥刷层漆,三五年后还得再折腾。
与其扯皮该谁背锅,不如学学杭州搞房屋质量保险。前年推行的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从地基到外墙面全包十年,出问题直接找保险公司理赔。还有南京试点的业主预验房制度,毛坯阶段就让业主带着验房师进场,发现问题直接卡住竣工验收。这些实打实的制度,比开发商嘴上说的应急预案靠谱多了。
看着碧桂园公众号里那些"匠心筑家"的标语是真讽刺,业主群里早传开了当时工地赶工的视频。塔吊半夜还在咣咣响,混凝土罐车排队等着浇筑,监管员站在旁边打瞌睡。现在出事了才想起应急预案,早干嘛去了?买房时吹的五星级服务,现在连个质量追溯系统都拿不出来,修补方案还要"研究讨论",这服务标准打折打得比房价还狠。
广瑞网-全国股票配资公司-普通人怎么加杠杆炒股-最新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